㪣擊樂器
打擊樂是民族管弦樂團一個重要的聲部,種類繁多,在我們的樂隊編制中經常使用的民族敲擊樂有:排鼓、花盆鼓、板鼓、新疆手鼓、鑼、鈸、木魚等,亦加入定音鼓、小軍鼓、大軍鼓、木琴、鋼片琴等西洋敲擊樂器。
打擊樂是民族管弦樂團一個重要的聲部,種類繁多,在我們的樂隊編制中經常使用的民族敲擊樂有:排鼓、花盆鼓、板鼓、新疆手鼓、鑼、鈸、木魚等,亦加入定音鼓、小軍鼓、大軍鼓、木琴、鋼片琴等西洋敲擊樂器。
排鼓由五個大小不同、兩面蒙著皮的鼓組成一套。每個鼓的兩面鼓框外徑相同而內徑不一,可發出音高不同的兩個音來,故五個鼓有十個音。每個鼓的兩面都裝有調音設備,調音幅度可達四度或五度,可根據實際需要定音。排鼓發音激烈,高音堅實有力,中、低音寬厚宏亮,尤善於表現熱烈歡騰的情緒。
我團使用的排鼓,創新性的改變了五個鼓的尺寸,解決了鼓皮受潮濕氣候影響的問題,並改良了排鼓架子,使用起來更穩定、美觀。
花盆鼓,因鼓面大、鼓底小,狀如花盆而得名。它由堂鼓演變而來,故也稱南堂鼓。由於形狀似缸,還有缸鼓之名。花盆鼓鼓身多用椿木、楊木或柳木製作,板材鋸成上寬下窄的鼓梆,堆粘成鼓腔後經車旋而成。兩面蒙皮,鼓皮用水牛皮或旱牛皮,但上面鼓皮以用牛脊皮為佳,鼓面直徑大概60厘米左右。鼓身多以紅、黑兩色為底色,繪金色雲龍圖案或者其他紋飾。演奏時,將花盆鼓懸於鼓架上,用雙木槌敲擊上鼓面而發音。發音低沉,渾厚。
板鼓,打擊樂器。又名單皮、班鼓。在民間流傳歷史久遠。《清朝續文獻通考》載:“班鼓,又名搭鼓,音嚼急,為各器之領袖,擊法甚不易”。板鼓是形體矮小的單面鼓,鼓身用色木、樺木、槐木、桑木、櫸木或柚木等硬質木料製作,鼓皮用牛皮,張緊於整個板面直到底邊為止。蒙皮的鼓膛部分叫“鼓光”,是敲擊發音部位。板鼓發音的高低,取決於鼓膛的大小和蒙皮的鬆緊。為保持鼓皮的張力,所釘鼓釘較多,並在底部箍以鐵圈。在戲曲樂隊中,板鼓與手板並用,由一人兼奏,居於指揮和領奏地位。演奏者被稱之為“司鼓”、“鼓師”。
手鼓歷史悠久,早在六世紀敦煌北魏壁畫中早已出現。新疆手鼓流傳於維吾爾、烏孜別克、塔吉克等族居住的地方,也稱為“達蔔”。鼓身扁圓形,鼓框木制,蒙以牛皮、羊皮或者蟒皮。新疆手鼓在中樂團裡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一些少數民族特色的樂曲裡,手鼓渾厚而又清脆的聲音一響就會把觀眾引入到神秘又熱情的音樂之中。
虎音鑼,因所發之音似虎嘯(堅實有力的低音)而得名,又稱大堂鑼、低音京鑼。虎音鑼根據鑼面直徑大小和音高低還分為:高音虎鑼、中音虎鑼和低音虎鑼。
中國民族吹管樂器歷史悠久,中國河南曾出土約七千年前的骨笛,是世界上最早的笛。民族吹管樂器富有民族特色,具濃郁的地方色彩,在民族樂團中常擔任主奏和獨奏。吹管樂器能自如地演繹點線結合的音樂旋律,有豐富多變的藝術表現力。中國民族吹管樂有著龐大的家族,包括以簧片或哨片發聲的管樂:活簧樂器﹣笙、巴烏、葫蘆絲,雙簧樂器﹣嗩吶、管,及不以簧片或哨片發聲的管樂:笛、簫、塤。
笛約有七千年歷史,最早被發現的笛為賈湖文化遺址出土的骨笛。笛(如圖)種類按其長度及音域分成小笛、梆笛、曲笛及新笛等,近代也有發展出十孔笛及加鍵笛等。笛其設有一個膜孔,用一片蘆葦膜蓋住,使其音色更為獨特,我團也會因應著音樂上的處理,有時也不貼上笛膜演奏,取其音色純淨。
笙是自古至今沿用著的一種吹管樂器,古時的大笙稱為「竽」,小笙稱為「和」,早於甲骨文及《詩經》等上已有「和」的記載。而歷史上最早記載於1740年和1777年,更由Johann Wilde和Pere Amiot 把笙帶到歐洲。笙能同時演奏和弦及多線條音樂,而且吹吸同音,十分巧妙。
現在我團多使用加鍵笙高音笙、次中音抱笙和低音抱笙。由於鍵笙、抱笙半音齊全、轉調方便、音色和諧等特點,因而取代了前述的傳統笙。
嗩吶為早期由波斯傳入中國的樂器,約在公元前三、四百年的兩晉時期,已在新疆拜城一帶 (古稱龜茲) 流傳,在新疆克孜爾千佛洞窟壁畫都有著嗩吶的造形圖像。嗩吶靠著震動蘆葦製的哨子而發出樂音,近年也發展出加鍵中音嗩吶、加鍵次中音嗩吶、加鍵低音嗩吶等,以彌補民族管弦樂團中中低音聲部的不足。
中國彈撥樂器是非常有特色的民族樂器,種類多種多樣,音色豐富多彩,藝術表現力很強。
彈撥樂器大都擅長演奏活潑跳蕩的旋律,並有較強的節奏表現力。按照演奏姿勢與形製,可以分為:(1) 抱彈的彈弦樂器,如琵琶、柳琴、阮等;(2) 平置彈奏的彈弦樂器,如琴、箏等;(3) 打弦樂器,如揚琴。
擊弦樂器。又名洋琴、打琴。起源於波斯,明朝年間 (1368-1644) 傳入中國。琴身呈梯形,兩側安裝弦軸,弦釘,張鋼絲弦,另置鑰匙調節音高。雙手持琴竹敲擊琴弦發音。音域可達三至四個八度。
撥弦樂器。公元前二百年流行於南中國,六世紀以後成為演奏宮廷音樂的主要樂器。十九世紀中葉以來,古箏有了很大的發展。箏面置二十一弦,弦距均等,弦下設撐弦柱,每弦一柱,可以左右移動以調節音高,定准弦音。古箏是少有的可以雙手演奏的樂器。
彈撥樂器。琵琶大約起源於中亞地區。半梨形音箱,由兩種不同木質構成,琴頸向後彎曲,用象牙或骨來裝飾,琴面上設四弦六相二十四品位,可奏十二個半音,轉十二個調,用指甲或義甲撥奏。
彈撥樂器,又名柳葉琴。形似琵琶而小,通體長約65厘米。有二至三轉,張絲弦,七至十餘個品,用撥子彈奏,是蘇北、魯南一帶柳琴戲及安徽泗州戲的主要伴奏樂器。經改革後,改為四軫,四弦,有二十四至二十八個品位,按半音排列,便於轉調;將絲弦改為尼龍纏鋼絲弦,擴展了音域,增大了音量。是民族樂團高音聲部的重要樂器,也用於獨奏。
彈撥樂器。據東漢傅玄《琵琶賦》序載,是當時人參照琴、箏、築、箜篌等樂器創制而成。圓形音箱,直柄,十二品位,四弦。晉人阮咸善彈此器。南京西善橋六朝墓出土竹:林七賢磚刻畫中有阮咸演奏圖像,其形制與現代的阮大體相同。古稱秦琵琶或月琴。唐武則天時,發展為十三品位,稱為阮咸。現經過改革,品位增加到二十四個,並擴大了音量。有大、中、小三種形制。常用的有大阮和中阮兩種,是器樂合奏、伴奏中的重要彈撥樂器。演奏者吸收、借鑒琵琶、月琴等樂器的指法,使其技巧不斷豐富,亦用以獨奏。
高胡,“高音二胡”的簡稱,在二胡的基礎上改製而成,又名粵胡、南胡。其形、構造、演奏弓法與技巧以及所用演奏符號等,均與二胡相同,只是琴筒比二胡略小。高胡的產生,和中國民間樂種廣東音樂有著密切的聯繫,常被稱為“粵胡”。樂團中,高胡定弦比二胡高純四度或純五度,其音色明朗、清澈,適宜演奏優美、抒情以及秀麗、活潑的曲調。
二胡,始於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最早發源於我國古代北部地方的少數民族,當時稱作“奚琴”,到了宋代,又將胡琴取名為“嵇琴”。明清時代胡琴傳遍大江南北,成為民間戲曲伴奏和樂器合奏的主要演奏樂器。直到近代,胡琴才更名為二胡。二胡的琴杆、琴筒、琴軸均為木制,琴筒有圓形、六角形、八角形多種,一端蒙蛇皮或蟒皮,另一端置雕花音窗,用馬尾竹弓夾於二弦之間拉奏,普遍採用五度定弦。經由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二胡這件樂器已經從民間伴奏中脫穎出來,不但成為獨特的獨奏樂器,亦在民族管弦樂團的合奏中擔綱不可或缺的角色。
中胡,“中音二胡”的簡稱,由二胡改革而成,定弦比二胡低一個純四度或純五度。中胡較二胡琴杆長、琴弦粗、琴筒大,有著溫厚、飽滿的音色性質,常擔負中音聲部的演奏,亦可獨奏或參加重奏,是民族管弦樂團不可缺少的中音樂器。
文化局轄下澳門中樂團《春意盎然》音樂會將於2022年1月16日(星期日)晚上8時在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舉行,特邀著名指揮家卞祖善執棒,國家一級演奏員的琵琶演奏家吳玉霞聯同澳門中樂團攜手呈獻多首精彩樂曲。門票將於本周五(12月24日)上午10時起於澳門售票網公開發售。
是次音樂會以中樂為媒,帶出樂韻裡的盎然春意,展現樂曲的浪漫情懷和民樂的勃勃生機。指揮卞祖善將帶來聞名遐邇的民族管弦樂《春節序曲》,此曲用秧歌音調營造出強烈的律動感,展現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春節載歌載舞、鑼鼓齊鳴的喜慶場面。當代著名琵琶演奏家吳玉霞,將領銜演奏琵琶協奏曲《雲想‧花想》,展現大唐盛世的古典妙曼之美。澳門中樂團笛子演奏家韋子東將獻演笛子協奏曲《如沐春風》,笛音清雅,竹韻美妙,讓觀眾在春意中感受中樂魅力。
《春意盎然》音樂會演出時間連中場休息約1小時30分鐘。票價分為200、160、140及120澳門元,設多項購票優惠,24小時訂票熱線2855 5555;網上訂票www.macauticket.com。原訂參與演出的柳琴演奏家崔軍淼因疫情關係未能如期來澳,故演出節目已作出調整。文化局將嚴謹按照衛生部門相關防疫指引,對藝文活動作出妥善安排,觀眾必須佩戴自備口罩、接受體溫探測、出示當天的個人健康碼。澳門中樂團樂季詳情或節目查詢,可於辦公時間致電8988 4102或瀏覽www.icm.gov.mo/ochm。
文化局轄下澳門中樂團之拉弦樂專場《弦‧動》音樂會,將於11月20日(星期六)晚上8時在崗頂劇院舉行,特邀胡琴名家陳軍再次蒞澳,聯袂澳門中樂團展現中國傳統弦樂藝術魅力。門票明天(10月30日)起在澳門售票網公開發售。
胡琴名家陳軍有太極琴俠之美譽,為陳氏二胡第二代傳人,師承二胡大師陳耀星。陳軍為當今中國傑出的二胡演奏家及國家一級演員,曾多次出訪美國、日本、俄羅斯、德國、法國、匈牙利、波蘭、新加坡和香港等地演出,獲國際音樂界人士高度評價,並有“演奏胡琴的帕格尼尼”之美譽。是次音樂會中,陳軍將聯袂澳門中樂團拉弦聲部一眾演奏家,呈獻陳耀星創作的《山村小景》,展現優美起伏、婉轉抒情的旋律,富有明快質樸、跳躍灑脫的節奏,極具山東的鄉土人情風味。
此外,樂團首席張悅如將以中胡演繹劉明源的《草原上》,呈現遼闊草原的美麗景緻和人們熱情豪爽的氣質;中胡聲部首席李峰以板胡獻演郭富團改編的《秦腔牌子曲》,讓觀眾領略秦腔曲牌的風采;澳門中樂團亦會演奏近年熱播記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同名的二胡重奏曲,以音樂表現美味。
《弦‧動》音樂會約1小時,不設中場休息。門票10月30日上午10時起於澳門售票網公開發售,價格分為120及100澳門元,設多項購票優惠,24小時訂票熱線2855 5555;網上訂票www.macauticket.com。文化局將嚴謹按照衛生部門相關防疫指引,對藝文活動作出妥善安排,觀眾必須佩戴自備口罩、接受體溫探測、出示當天的個人健康碼供場地工作人員查看。澳門中樂團樂季詳情及節目查詢可於辦公時間致電8988 4102或瀏覽www.icm.gov.mo/ochm。
文化局轄下澳門中樂團原定於6月6日下午4時在百老匯舞台舉行的親子音樂劇場《音樂探險記III》,因新加坡指揮郭勇德為配合當地防疫措施未能來澳,演出將改爲親子音樂劇場《中樂魔法棒前傳》,演出日期、時間與地點不變,繼續在初夏與觀眾同樂。
澳門中樂團將聯同青年指揮貝頔在《中樂魔法棒前傳》演繹多首名曲,包括《牛鬥虎》(作曲:王國傑)、《功夫》(作曲:李博禪)及《動感彈撥》(作曲:王丹紅)等,音樂會將由大老鼠兒童劇社以生動活潑的形式,為觀眾介紹樂團四大聲部及中樂知識,讓觀眾寓學於樂。市民可由5月19日早上10時起透過澳門售票網網站www.macauticket.com或前往門市購買門票,票價分為200、160、140及120澳門元四種,另設有多項購票優惠,購票從速。
澳門中樂團衷心感謝觀眾的體諒與支持,未來將繼續舉辦更多精彩音樂會,有關節目詳情及最新動態可瀏覽澳門中樂團網站 www.icm.gov.mo/ochm,查詢可於辦公時間致電8399 6678 或8399 6679,票務查詢熱線2855 5555。文化局將嚴謹按照衛生部門相關防疫指引,對藝文活動作出妥善安排,參與活動之市民必須佩戴自備口罩、接受體溫探測、出示當天的個人健康碼,並配合現場的人流控制措施。
文化局轄下澳門中樂團特別製作系列之《未來指揮家》音樂會,原定4月23日(星期五)晚上8時在崗頂劇院舉行,因應節目需要,演出地點將調整至澳門大學N2大學會堂,屆時將由澳門中樂團音樂總監劉沙帶領上海音樂學院指揮系學生與中樂團合作演出。
上海音樂學院成立於1927年,被喻爲中國音樂家的搖籃,其指揮系成立於1956年,是中國最早培養專業指揮人才的教育基地之一。此次澳門中樂團特別邀請來自該學院指揮系的研究生鈕吉然、郭盼,以及在校生苑鑫、卓筱與澳門中樂團合作,與澳門中樂團音樂總監劉沙一起,分別擔任該場音樂會各曲目的指揮,讓觀眾一睹國家未來指揮家的風采,同時也讓觀眾領略澳門中樂團在不同指揮家指揮下多姿多彩的演奏風格。
音樂會曲目主要有李彤的琵琶獨奏《春江花月夜》、李峰的板胡獨奏《花梆子》、郭雙喜的嗩吶獨奏《百鳥朝鳳》、蔡鋒的二胡獨奏《二泉映月》。此外,亦有多首經典樂隊合奏作品,包括《春節序曲》、《月兒高》、《阿瓦山》、《弦上秧歌》、《瑤族舞曲》等曲目,壓軸一曲《將軍令》將為音樂會畫上圓滿句號。
《未來指揮家》音樂會歡迎各位愛樂人士親臨觀賞,門票將於4月2日早上10時起在澳門售票網公開發售,價格分為120及100澳門元,設多項購票優惠。文化局將嚴謹按照衛生部門相關防疫指引,對藝文活動作出妥善安排,參與活動之市民必須佩戴自備口罩、接受體溫探測、出示當天的個人健康碼,並配合現場的人流控制措施。音樂會詳情可致電8399 6679或瀏覽www.icm.gov.mo/ochm。
文化局轄下澳門中樂團2020—21樂季特別製作系列之《青春綻放》音樂會,將於3月26日(星期五)晚上8時在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舉行。為傳承中華文化,綻放青春年華,突顯澳門特色,展現中樂魅力,本場音樂會將特別邀請著名女指揮家陳冰與澳門中樂團攜手呈獻多首精彩樂曲。
澳門中樂團傳承多年傳統,廣邀國內外著名音樂家及藝術團體共同以音樂書寫澳門,為澳門留下豐富的音樂歷史記憶。這次音樂會委約台灣青年作曲家林心蘋創作的《濠鏡隨想》將在澳門作世界首演。作曲家的創作靈感來源自中葡文化交融的澳門,葡萄牙碎石堆砌的時而筆直又彎彎曲曲的道路,隨處可見經歷百年風雨的歷史建築,宛如身在西方又不經意的添上東方色彩。作曲家透過作品找尋澳門、聽見澳門、表達出對澳門獨有文化歷史的欣賞。音樂會精彩曲目還包括了《之初》(作曲:李博)、《鹿母蓮》(作曲:莫凡)以及《春華秋實》(作曲:王雲飛)等展現青春與創新的作品。
《青春綻放》音樂會特別邀請當代傑出女指揮家陳冰執棒,她是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副教授,師從已故著名指揮家、教育家徐新教授以及著名指揮家、現任中央音樂學院院長俞峰教授。陳冰曾遠赴美國大都會歌劇院深造,師從Donald Palumbo大師並深受讚賞,獲得美國辛辛那提音樂學院歌劇藝術指導藝術家文憑,並在美指揮演出羅西尼喜歌劇《塞維利亞理髮師》,《布魯斯吉諾先生》,莫札特《女人心》,馬斯奈《灰姑娘》等多部歌劇,廣獲好評。
《青春綻放》音樂會讓觀眾透過音樂感受青春綻放之美,歡迎各位愛樂人士親臨觀賞。門票3月12日起於澳門售票網發售,價格分為200、160、140及120澳門元,設多項購票優惠。由於演出團體北京民族樂團配合當地防疫措施,未能如期來澳,故演出節目有所調整。文化局將嚴謹按照衛生部門相關防疫指引,對藝文活動作出妥善安排,參與活動之市民必須佩戴自備口罩、接受體溫探測、出示當天的個人健康碼,並配合現場的人流控制措施。音樂會詳情可致電8399 6679或瀏覽www.icm.gov.mo/ochm。
文化局轄下澳門中樂團原定於2月26日(星期五)晚上8時在崗頂劇院舉行的林大葉與澳門中樂團《抒情》情人節音樂會,因指揮林大葉受疫情影響未能來澳,演出將會取消,澳門中樂團將在同日呈獻吹打樂專場免費音樂會,在元宵佳節與樂迷同樂。
已購買《抒情》音樂會的觀眾,可由2月3日至3月31日期間,到澳門售票網各門市辦理退票手續,並可優先登記吹打樂專場音樂會名額,詳情將於稍後由專人聯絡。
值元宵佳節,為答謝樂迷的支持,澳門中樂團將於2月26日晚上8時在崗頂劇院舉行吹打樂專場音樂會,呈獻《龍騰虎躍》、《功夫》及《淘金令》等多首樂曲。現場更設有花燈猜謎活動,在佳節為樂迷帶來獨特的體驗。市民可由2月3日上午10時起透過文化局網頁“網上活動報名系統”(www.icm.gov.mo/eform/event)進行吹打樂專場音樂會網上登記,憑確認短訊免費入場,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澳門中樂團衷心感謝樂迷的體諒與支持,並將繼續舉辦更多精彩音樂會,有關節目詳情及最新動態可瀏覽澳門中樂團網站 www.icm.gov.mo/ochm,查詢可於辦公時間致電8399 6678 或8399 6679,票務查詢熱線2855 5555。文化局將嚴謹按照衛生部門相關防疫指引,對藝文活動作出妥善安排,參與活動之市民必須佩戴自備口罩、接受體溫探測、出示當天的個人健康碼,並配合現場的人流控制措施。